成志教育,照耀一生,如何体现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?当美国作家理查德·洛夫提出来的自然缺失症逐渐向我们城市中的孩子蔓延的时候,清华附小昌平学校巧妙利用校园空间,创造了一个独具特色的“大自然”。在不足10平方米的小空间,郁郁葱葱的植物精神地生长着,从天窗透射进的阳光,温暖地洒在叶子上,这就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生态乐园,这也成为了最有故事的地方。
在生态乐园中,真正做到了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。从环境创设到工具制作,孩子们全程参与,从播种、浇水、到观察、记录,真正的学习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发生着。在这一过程中,孩子们了解了植物生长的知识,掌握了观察、测量、记录等研究方法,学会了用图画和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,自然而然的应用所学知识,并将多学科内容串联起来。
看!为了可以进行持续的观察记录,孩子们动脑动手制作了“小苗翻翻书”,日复一日的记录,让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,更渐渐懂得了责任与担当。
孩子在测量大蒜苗的高度时遇到了这样的问题。大蒜苗的长度超过了尺子的长度,怎么办呢?孩子们经过思考和讨论,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。
你知道风信子不仅可以种在土里,还能养在水中吗?那你知道它们在生长时,有什么不同吗?看看这个表格,想要的答案就在里面。为了研究生长速度对比的问题,还经历了一场换盆风波呢!
学校生态文化是全新的学校文化,它强调生态环境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和谐发展的关系,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。校园内生态文化环境的创建,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生态思维、尊重生命价值的生态道德观、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。虽然我们刚刚起步,离真正的校园生态环境创建还有很大的距离,但是我们愿意在能力范围内,一直努力下去。因为,提高学生生态文化意识和教养的教育,是一种终身的和持续的教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