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李友珍,女,汉族,2012年12月入党,2016年7月参加工作,数学区级骨干教师。现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昌平学校一年级年级主任、班主任、语文和数学教师。李友珍同志忠于党的教育事业,理想信念坚定。在学生时期曾作为义工学业辅导SOS国际儿童村三年,被评为五星志愿者。参加工作以来,作为班主任,她努力做到儿童在心中,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,始终与家长保持着高质高效的沟通,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认可。她积极落实“双减”要求,认真钻研,领悟学习新课标,作为数学课题主持人以及各类课题参与人,将研究成果转化在实际教学中。曾荣获北京市第一届启航杯教学风采大赛二等奖,在中国教育电视台《同上一堂课》直播授课2节,为全国各地的学生贡献力量。同时参加昌平区“创先杯”赛和北京市基教研展示课,参加跨学科案例研究以及北京市单元整体作业设计,在新课标引领下助力常态高质量课堂,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党员教师的担当与作为。
一、坚定理想,学思践悟
作为一名党员教师,李友珍同志具有很强的大局意识,时时以一个“四有”好老师的标准来要求、鞭策自己,在教育教学工作中,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,教书育人,为人师表,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。她深信,身教胜于言传,因此她积极投身于公益志愿服务中,疫情期间,多次到东小口陈营村参与疫情防控工作,进行体温测量、桶前值守,被评为社区党员“闪亮之星”;参加中国教育电视台《同上一堂课》的直播授课,为全国各地的学生贡献力量;还利用工作之余带领学生走进北京太阳村奉献爱心,进行垃圾分类等志愿服务活动,培养具有家国情怀、公益精神的少先队员。

二、潜心教学,勇担使命
作为一线教师,李友珍同志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挚爱,勤于学习研究,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和教研活动,深入钻研教材教法,更新教学理念,重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。一节节有温度的课,让学生感受到了知识的生命力。她多次做各级各类课堂教学展示,主持市级课题《线上线下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--以小学数学课程为例》,参与北京市教育技术应用研究课题《清华附小“1+X课程”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》,都顺利结题。她积极撰写课程与教学成果,2022年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成果《工具撬动小学数学学习的课程实践与探索》被评为二等奖,2023年基础教育课程建设《以信息化工具撬动,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——小学数学线上线下双线融合课程》荣获北京市三等奖,昌平区一等奖。同时,她在五育并举的教育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先锋模范作用,在北京市劳动教育现场会进行研究课教学展示,她深刻理解并践行着德育、智育、体育、美育和劳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。

三、以爱为桥,倾心教育
爱是教育的基础,它让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在阳光雨露中绽放。作为学生的引路人,李友珍老师一直坚持“用爱心浇筑爱心”。她会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。因为热爱心理学,有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技能证书,她还尝试着探索上了阳光课程的情绪管理心理健康课,该案例在成志教育故事中获得了一等奖。她很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,定期和他们谈心,动之以情,导之以行,发现问题及时疏导。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,会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,发现点滴进步给予大力表扬,用爱心和耐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、自尊心和自强心。

四、家校协同,增值家校育人合力
作为班主任,她努力把儿童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。她很喜欢这样一个朴实而深刻地假设:“假如我是孩子,假如是我的孩子”,我们希望能遇到怎样的老师,那就努力去成为那样的老师。自2016年至今,她带领班级实现一个又一个新突破,陪伴学生收获一个又一个新成长。始终与家长保持着高质高效正向的沟通,及时传递对学生的赞美,也会帮助家长调整教育方法,改善亲子关系,得到了全体家长的一致认可。
作为一名优秀的党员教师,她深知教育的核心是“育人",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。她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为学生们树立了榜样。在教育岗位上默默耕耘,始终坚守初心,立足实际,脚步坚定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教育的真谛,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担当和责任。
